看了某篇文章有感而發
覺得兩人的交往,除了彼此相愛,很重要的是「互補」
除了個性上的互補,還有能力上的互補
舉個例子,男生大刺刺的,容易忘東忘西
他的女朋友會為他注意小細節,提醒他該帶什麼東西
男生個性比較衝,容易得罪人
他的女朋友會為他說話,幫他和朋友打好關係
諸如此類的
我想,在找另一半時,雖然會希望找到「心靈契合」的伴侶
但應該也希望找到能與自己互補的對象,能夠讓兩個人成就更完整、更完美的人生
英文的說法是:「you complete me」
反言之,有可能因為自己「太愛自己」,覺得自己的心靈充滿,人格發展健全
反而不太需要一位互補的對象,因而不急著找異性交往的人
他(她)還是有找對象的動機,但並非想找一個與自己互補的對象
這種人有對象之後,可能有兩種發展:
一、依然故我,個性上不做改變。沒有互補,兩人世界一樣可以很甜蜜。
二、愛上一個人之後,改變自己,讓自己變得「不健全」
舉個例子,有的男生有老婆之後,就不下廚房;有的男生有女友後,變得健忘
有的女生有男友後,變得柔弱;有的女生在交往後,就忘記怎麼騎車了
有的人會抱怨自己的另一半,覺得交往後看到了許多缺點
但有時候,我覺得這是故意的。
一方面,在交往後,會想把最真的自己展現給對方
另一方面,為了依賴對方、增加對方的重要性,有些「人生的缺口」得靠自己製造
當對方接受了這個缺口,甚至去彌補它,會讓兩人的感情更加堅實而分不開
看過一篇圖文故事,內容是一塊缺了口的石頭,想找回它的缺口而進行旅程
路上看到許多石頭,但都和它的缺口形狀不合,有的太大、有的太小
它就還是一直找、一直找。
這個故事,我忘記了結局,剛才想google也找不到 (關鍵字不好想)
不過以我這篇想表達的重點,故事應該是這樣子的:
在找缺口的過程中,石頭不斷的磨、不斷的磨
身上的稜角逐漸平滑、缺口也越磨越大
終於有一天,它遇到另一顆石頭,雖然這顆石頭和它原來的缺口不一樣
但現在,這顆石頭剛好可以和它組合起來,於是,它終於找到了。